还要等三年,资本快吃不下马斯克的大饼了

文|光锥智能 刘俊宏

马斯克可能的确太想“开party”了。

北京时间10月11日上午11点,在全世界科技爱好者的焦急等待中,迟到一小时的马斯克乘坐一辆特斯拉Robotaxi出现在华纳兄弟工作室。

随后,在这场被预告为“载入史册”的特斯拉“We, Robot” 发布会上,马斯克用了20分钟讲完后,便招呼起了机器人赶紧给大伙“跳舞倒酒”。

回顾整场活动,马斯克一共展示了四个产品:Cybercab(无人驾驶汽车Robotaxi)、Robovan(无人驾驶小巴)、FSD最新进展和机器人Optimus。

或许因为马斯克从演讲到开party的动作过于迅速。没有听到具体技术和商业化细节的投资者们,以特斯拉市值第二天下跌超过9%的方式,表达了对马斯克又“画大饼”的不满。

在我们仔细观察本次特斯拉的产品设计后,还是能看到马斯克希望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野心。依靠Robotaxi对智驾能力的加速迭代,特斯拉正希望以汽车制造商的身份,从百度和Waymo的“夹击”下突围。

不过,由于本次演示的产品全部都还是“至少一年才能兑现的期货”。马斯克的布局,可能确实宣布得早了点。或许,马斯克距离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目标还要再等等。但面临着车市竞争愈发激烈的特斯拉,能保持技术领先地位的时间不多了。

马斯克的大Party,无人出租车姗姗来迟

首先是Cybercab,特斯拉实现了Robotaxi较高的产品完成度。

具体而言,是车内没有方向盘和踏板,配合只能容纳两名乘客的小空间,有种“极致的交通工具”的味道。另外,可能是为了方便运营维护,减少人力参与Robotaxi的补能环节。Cybercab没有插头,只支持无线充电。自动驾驶技术层面,Cybercab与特斯拉产品保持一致,仍是纯视觉的FSD方案。

生产制造部分,目前特斯拉预计最晚可能要在2027年投产。用户如果想先行体验,可以在明年特斯拉计划在德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后,从现有车型感受无人驾驶出租车。最后是成本,预计Cybercab运营成本将为每英里约0.2美元(大概相当于每公里人民币9毛钱)。购买Cybercab的话,目前给出的成本指引是低于3万美元。

接下来是Robovan,这玩意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大一号的Cybercab,外观有点像常见的MPV。具体规划用途,特斯拉认为Robovan可以最多搭载20人或运输货物。如果当旅游小巴使用的话,出行成本大概是每英里0.05-0.1美元(大概相当于人民币每公里两毛到四毛左右)。

关于FSD的最新进展,这次特斯拉没有如外界预期透露FSD v13的消息。除了马斯克认为明年有望在德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推出完全无监督的FSD外,剩下就是特斯拉海量训练数据、FSD最终一定比人驾更安全的“老调重弹”。

最后是机器人Optimus,马斯克给出了未来成本为2-3万美元的预期。其他进展,马斯克只字未提。结合现场看到的特斯拉机器人跳舞、打招呼、倒酒的表演,大致上并未与今年上半年的演示拉开差距。大概这次亮相,真就是当派对的“气氛组”。

或许是演示内容太过简略,提到的四样产品目前全部都是“一年内不可兑的期货”,也可能是本次发布会马斯克“语焉不详”的地方过多。

总之,投资者们对特斯拉显然不太满意,在发布会第二天以特斯拉市值一度下跌超过9%。

同时,也有不少分析人士担忧称,就算特斯拉Cybercab能够解决不锈钢外壳产能、地方监管、无线充电站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并实现大规模量产。但在三年的等待中,特斯拉的运营空间可能早已被其他Robotaxi巨头所吞噬。甚至,若考虑到马斯克几乎每次都延后兑现时间表的“尿性”,搞不好从特斯拉2019年就开始提的Robotaxi真成了“三年之后又三年”。

特斯拉入局Robotaxi,难道真的是“赶鸭子上架”吗?

入局Robotaxi,来自车企角度的考量

Robotaxi终于进入了即将大规模商业化的阶段。今年十月,全球的Robotaxi巨头们不约而同地吹响了扩张的号角。

先是10月4日据路透社报道,Waymo宣布将在其自动驾驶车队中加入韩国现代汽车的车型。此次合作,意味着Waymo继印度塔塔汽车和中国极氪汽车之后,再次以合作落地车型的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在全球汽车厂商影响力。

随后,10月9日据日经新闻报道,百度正计划将其Apollo Go机器人出租车服务推向中国境外市场。同时,为了加速实现海外部署的进度,百度已经开始积极寻求与外国汽车制造商、网约车平台以及其他科技公司合作,共同推动Robotaxi落地。

如今,伴随着特斯拉的正式入局,全球Robotaxi行业即将形成特斯拉、Waymo、百度的“三足鼎立”之势。

其中,百度和Waymo当前所处的情况比较相似。两者都处于已经展开运营,并初步验证了商业模式的阶段。全球扩张的举措,本质上是从“试点运营”到寻求规模效益的商业化推进。

而特斯拉这边,虽然马斯克此次只是展示了“样车”,具体的落地时间也还不太确定称,“Cybercab将于2026年投产,最晚可能要到2027年”。但特斯拉此次发布Robotaxi的目的,并不是类似于百度和Waymo的加急布局。在特斯拉看来,或许Robotaxi赛道的最终胜出逻辑,还得回归最接近自动驾驶迭代和汽车制造的车企身上。

以马斯克在“We, Robot” 发布会的信息作为前提。从技术层面上看,特斯拉的Robotaxi首先是验证了自动驾驶“渐进式”也能跑通L4的演化路径。

这意味着,要想实现Robotaxi,并不一定需要像百度车路云协同的广泛投入,或是Waymo针对L4“特调”的算法和传感器设计。智驾实力强的车企完全可以依靠一套通用的智驾开发模式(例如特斯拉的端到端+纯视觉),只需更改相应配套的算力硬件( Cybercab预计搭载的AI5平台算力约为HW4.0的10倍),就能分别向市场推出智驾和Robotaxi产品。

换句话说,按照特斯拉的思路,Robotaxi生意实质上是智驾玩家们竞争销量的“另一片战场”。毕竟,若仅以运营收支平衡来测算Robotaxi出货量的话,小马智行副总裁、Robotaxi自动驾驶出行业务负责人张宁给光锥智能的结果是,“单个城市就要投放500-1000台的量级”。

而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车企通过Robotaxi收获了更高的营收(运营或直接出售)。另一方面,来自Robotaxi带来的增量行车数据将进一步加速智驾迭代。而智驾能力的提升,也能让车企掌握更有利的议价地位。

虽然,目前还没有智驾和Robotaxi两边都做的车企案例。但我们或许可以借鉴理想汽车今年的销量结构的变化,确认到智驾能力提升的直接影响。“从6.0版本(升级)开始,也就过去1-2个月,我们的AD Max占比已经超过了50%,每个月都有10%以上的增长。”理想汽车智能驾驶研发副总裁郎咸朋在8月的一次沟通会上对光锥智能如此介绍道。

如此情况,则对应着特斯拉预计将取得更多FSD订阅的收入,真正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实现软件(AI)收入的商业化闭环。

马斯克的“AI”大饼,还要画多久

虽然特斯拉有80%的营收(2023年报数据)来自于卖车。但长期以来,华尔街一直认为特斯拉接近5万亿人民币的市值中,有一半来自于AI的估值。

这是因为,在特斯拉2020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时,便以超前的集中式汽车EE架构设计和马斯克对自动驾驶的追求,形成了汽车工业(可选消费品,传统价值股)+FSD订阅(软件销售,科技股)的双重属性。在这种模式下,资本市场在使用PS(市销率)指标简单推算两边属性的估值时,形成了特斯拉卖车只是基础,而AI这边“挂了非常高估值杠杆”的基本面。

简单来说就是,只要卖车没“崩盘”,那么特斯拉AI兑现的情况基本决定了公司市值的走向。

而本次特斯拉“We, Robot”发布会后的市值大跌,正是反映了资本市场对特斯拉不仅没有拿出新东西,甚至马斯克自己都不确定Cybercab什么时候量产的不满。

或许,资本市场对特斯拉的“惩罚”,还是有些“仁慈”了。

根据马斯克的预期,Cybercab要量产的前提,还得需要Model 3和Model Y在明年实现无监督的自动驾驶。诚然,在端到端的智驾开发模式下,特斯拉在整个FSD v12版本的迭代中,实现了对大部分汽车智驾功能的推翻重建。FSD的智能程度,甚至能做到在出bug(没设置到达点)时,能带着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满大街遛弯”。

考虑到FSD现版本的表现,并结合马斯克曾在2016年就做出的“明年”特斯拉的车就能独自从纽约开到洛杉矶的承诺。特斯拉是否真能在2025年实现无监督的自动驾驶,还得先打个问号。或许,特斯拉靠Robotaxi实现销量和FSD订阅营收双增长的目标,只是马斯克又一个讲给市场的“说得通”的故事。

但毕竟,市场能“吃下的大饼”终归还是有限的。

环顾现实,在中国智能汽车领跑的市场里,特斯拉的风光日子早已不再。汽车制造领域,特斯拉的全球销量和汽车毛利率(特斯拉剔除碳积分影响)早已被比亚迪双双打败。在另一边的智驾能力上,虽然中国智驾玩家尚未能实现“完全端到端”的高度。但通过不少中国厂商即将在2025年实现“门到门”的智驾体验对比,特斯拉也占不了太多优势。

或许,按照《埃隆·马斯克传》的“公式化”剧情设计。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目标,尚处于马斯克“陷入绝境、多次延迟”的阶段。但特斯拉借助完全自动驾驶重回全球智驾第一的窗口期,剩下的时间显然不多了。

Tags: